摘要:礦業固體廢物數量大,存放占用大量土地,且污染環境。尾礦是一種可利用的資源,從中回收有用成分——包括大量金屬和非金屬礦物,變廢為寶,利用前景廣闊;不能利用則應進行無害化處理與最終處置,以防止污染環境。介紹了礦業固體廢物處理與處置的方法,以及資源化利用的途徑和工藝,并展望了礦業固體廢物處理的發展趨勢。
1 概 述
1.1 礦業固體廢物概述
礦山固體廢物概括起來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尾礦,即在選礦加工過程中排放的固體廢物,其儲存場地稱之為尾礦庫;另一類是剝離廢石,即在開采礦石過程中剝離出的巖土物料,堆放廢石地稱之為排土場。我國現有8 000多個國營礦山和11萬多個鄉鎮集體礦山,堆存的尾礦達40億t以上,且每年以數億t的速度增加。
當前,世界各國每年排出的尾礦量約50億t,我國2000年尾礦排放量達6億t左右。隨著尾礦量的增多,尾礦壩越堆越高,堆壩和管理工作越來越大,越來越困難,特別是細粒尾礦及浮選)-排出的尾礦,對農田、水源產生污染,嚴重影響著環境。因此,如何將尾礦加以利用,變廢為寶,是人們十分關心的一個問題[1]。
1.2 礦業固體廢物的不合理處理與處置造成大量礦產資源損失
礦產資源開發的損失浪費大,是我國經濟發展中一個突出的問題。這首先表現為礦產開發的采選回收率低。目前礦產資源總回采率僅為30%,比世界平均水平低20個百分點,對共生、伴生礦進行綜合開發的只占三分之一,綜合回采率不足20%。采主棄副,采富棄貧,采易棄難,甚至掠奪式開采、嚴重浪費和破壞資源的現象也相當嚴重。我國每年礦產資源開發損失總值約780×108元。其次為共、伴生資源綜合利用率低。
1.3 礦業固體廢物污染嚴重
隨著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引發的環境污染已成為不可忽視的重大問題。礦產資源開發利用過程中產生的尾礦、煤矸石、粉煤灰和冶煉渣已成為我國排放量最大的工業固體廢物,約占總量的80%。大量固體廢物占用了大量寶貴的土地資源,造成生態環境惡化,同時也造成大量金屬與非金屬資源的流失。礦業廢水排放率高,廢水量大。廢水中含有固體微細粒物質,有的還含有殘余藥劑及溶于水中的金屬離子。大量廢水外排,污染了礦區四周河流、農田,也浪費了寶貴的水資源。因此礦山排出的固體廢物及廢水亟待治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