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廣東昭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昭信集團”)研發的“智慧燈網”。“未來,LED產業將突破照明屬性,普及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昭信集團董事長梁鳳儀表示。
回看2017年,LED行業發展已進入“紅海”,產業分化日趨劇烈,站穩腳跟后的照明企業紛紛擴產,調整市場策略。
“在這一環境下,一定要堅持自主創新,才能讓產品創造市場、引領市場。”梁鳳儀表示,對于昭信集團而言,接下來將會緊緊把握住智能制造不動搖,通過智慧燈網、智能制造為抓手,在LED行業中走出一條產業升級之路。
進軍智能領域打造LED特品引領市場
本月初,昭信集團被評為“2017年廣東省自主創新標桿企業”,這也是昭信集團連續三年獲此榮譽。
從最初的藤編織廠,到傳統來料加工企業,再到如今的光電子產業現代化集團,在梁鳳儀看來,創新一直是昭信集團的靈魂,而新時期,這一方向正與智能制造相結合。
“以高附加值的LED特品替代低附加值的照明產品,是昭信集團未來的發展戰略。”梁鳳儀表示,傳統的LED燈的價格不過幾元到十幾元,但加入了“互聯網+”和智能制造,“一盞燈賣到10萬元以上都沒有問題”。
梁鳳儀所說的,正是昭信集團結合“互聯網+”開發的“智慧燈網”。
“‘智慧燈網’有七大模塊可根據需求進行選擇,模塊越多,價格越貴,產品的附加值也就越高。”梁鳳儀說,而這一智慧路燈,也正時刻扮演著警察的角色,為夜晚獨行的路人提供人身安全保障。
此外,大功率工礦燈、集魚燈都是昭信集團在LED特品領域的主攻方向。
梁鳳儀介紹,昭信集團研發的集魚燈不僅能節能60%,還能夠根據捕撈魚的種類提供相應的產品選擇,這也是市面上少有的LED類產品。“LED特品的研發需要企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像集魚燈的開發就耗費了近兩年的時間,但我們堅信,只有繼續走高端化、智能化的研發方向,才能占領更廣闊的市場。”梁鳳儀說。
除了在自行研發的LED產品中加入智能制造,昭信集團還開始嘗試轉型為解決方案的提供商,欲將智能制造推廣至更多中小企業中。去年,廣東昭信智能裝備有限公司成立,其目標就是針對智能制造為客戶提供設備生產線智能化開發、精益生產管理的解決方案,助力企業開展“機器換人”的轉型升級。
推動“綠色發展”“利益分享”吸引高端人才
“創新”這種精神一直貫穿昭信集團的發展。
翻開昭信集團的企業發展史,一張張老照片記錄了“昭信人”在風起云涌的市場中奮起拼搏、力爭上游的精神。
從1964年成立開始,昭信集團從未停下變革的腳步。1979年,成為南海第一家“三來一補”玩具加工企業,這是昭信集團最早的變革探索;1996年,昭信集團成為南海乃至廣東第一家整體轉制的鄉鎮企業;2006年退出家具、玩具、電子元器件等低附加值產業,轉型走綠色環保發展之路。
結合10多年的傳統燈飾出口經驗和對市場需求的準確把握,梁鳳儀很早就選擇了進軍更為“綠色”的LED節能燈領域。彼時,LED節能燈尚未形成規模化的市場。在無任何同行經驗和資料借鑒下,昭信集團要如何突破這一技術瓶頸?
“我的思路很簡單,就是在全國全世界范圍內找懂行的人才。”梁鳳儀回憶。在她的辦公室里,掛著好幾張具有歷史意義的照片。這是昭信集團引入的佛山首個“千人計劃”專家團隊,華中科技大學半導體照明國家實驗室博士劉勝。正是在其帶領下,昭信集團突破了節能燈這一技術瓶頸,從根本上解決高品質白光LED封裝優化方法及工藝。
梁鳳儀回憶,為了吸引和留住人才,昭信集團很早就推出了“利益分享”的創新模式。梁鳳儀表示,前瞻的技術發展眼光和創新的利益分享模式,吸引了越來越多高端人才集聚,使昭信集團逐漸成為同行業中的領軍企業。
高端人才也為企業帶來更多核心競爭力。“在昭信集團獲得的近300項專利中,發明專利就占近1/4。對于一家以傳統手工業起家的企業來說,這是非常難得的成就。”梁鳳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