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活躍職工的業余文化生活,讓廣大職工更真切的了解福建古代的建筑特色和墻材特點,經工會討論決定組織我司職工,前往“南靖土樓”、“云水謠"古棧道, 舉辦為期一天的“建筑體驗之旅”,觀摩福建土樓夯土版筑的建造技藝與植物纖維的最原始應用,體驗福建民俗建筑與山區民俗文化。
土樓以生土為主要材料,摻上石灰、細砂、糯米飯、紅糖、竹片、木條等,經反復揉、舂壓、夯筑而成。具有聚族而居、防盜、防震、防獸、防火、防潮、通風采光、冬暖夏涼等特點。土樓一般高三至五層,一層為廚房,二層為倉庫,三層以上為起居室,可居住200至700人。土樓起源于唐朝陳元光開漳時的兵營、城堡和山寨,是閩南地區自唐以來“外寇之出入,蟊賊之內訌”的特殊社會環境的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