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發展過程中自身存在的問題和困難,一是資金短缺,融資困難,減緩了企業環保創新、技術改造的步伐。所調查企業普遍反映資金短缺是制約企業發展的最主要因素,受企業規模、發展速度、資本積累的影響,企業能夠用于技術改造和環保創新的資金有限;而各商業銀行貸款審批嚴格,使得企業難以獲得擴大規模和調整結構的資金保障。在調查的7戶企業中,有1戶企業能夠得到銀行貸款。二是技術、研發、管理等方面人才匱乏,自主創新能力不強。調查企業普遍認為,技術、研發、管理等方面人才匱乏,也是制約企業做大做強的一個關健因素。由于沒有科學有效的人力資源引進、培養和使用機制,特別是項目的研發需要高環保人才與配套設施,目前突出的問題是引進人才做研究成本過高,加重企業負擔,還需要國家在資金和人才力量上的支持。
從環保資金管理方面,項目資金管理細則等相關制度不完善還需進一步加強和完善。
為此我們認為一是制定和完善有利于企業發展的政策規定。被調查規模較小,防御風險的能力差,資產經營的能力差,決定了它通過市場融資的資信是很低的,這就需要國家制定一系列支持企業發展的經濟政策。地方政府要進一步落實企業發展的稅收優惠政策,完善優惠政策及細則,引導資金流向,調整產業結構,在經營困難的中小企業產品轉型期予以稅率和納稅期限上的照顧,以利于其調整產品結構等;積極爭取企業技術進步等專項政策性補貼,支持企業創立自有品牌,對已有的品牌企業繼續加大扶持力度,設立企業品牌建設獎勵基金,鼓勵企業做大做強。二是建立和完善企業使用財政資金的監管體系和約束機制。嚴格執行項目資金管理辦法,環保項目在立項審批和環保項目下達后,管理部門要嚴格執行項目跟蹤評價制度。結合此項制度,對一些效益好、有還款能力、資金投入確有實效的企業實行資金回收和滾動投入,這樣可以有效扶持新技術的應用與研發;要盡快制定出臺項目資金管理細則,建立預算和決算管理制度,逐步健全完善環保專項經費用的跟蹤問效機制;嚴格按照會計準則和財務管理制度進行賬務處理,依據業已發生的經濟活動,及時做好財務賬目的日常核算。政府有關部門要及時跟進并跟蹤監督財政資金的撥入、使用及效益情況,使國家專項資金切實用于企業的生產、經營和技術改造等方面,切實發揮資金投入的綜合效益;強化財政資金使用的規范、安全和高效,對出現弄虛作假,截留、騙取和不按規定用途使用財政資金等行為,要按國家有關規定進行嚴肅處理。三是做好項目選擇和資金的有效利用。環保專項經費在立項過程中,應充分考慮項目資金使用后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真正做到項目選擇精準、專款得到專用和投入資金的安全有效;結合我市經濟發展的總體布局,集中有限資金,投入到一些有龍頭帶動作用的環保項目中去。
(市審計局 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