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數字化半導體照明 節能減排 核心技術 市場應用服務 科學發展 經濟發展
一、經濟增長與資源環境保護的辯證關系
(一)資源環境是人類生存和經濟增長的載體
世界上的能源、土地、水、森林和礦產等資源為人類提供了立足、生存之本。人類對其開發利用以滿足自身需要,經濟的發展就是資源滿足人們需求的表現之一。隨著社會的經濟增長,人口持續增加,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類對資源的消耗一直呈上升的趨勢。由于大部分資源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如果繼續沿襲高消耗的發展模式,資源的持續供給能力下降,將嚴重危及到人類生存和經濟增長的持續性。
(二)資源環境和經濟增長的相互作用
一方面,經濟的發展極大地推動了社會的生產力,實現了國強民富的夢想,但是,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發展模式帶來了一系列災難性后果,資源被大量消耗,環境被肆意破壞。例如: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創造了許多個第一。一是經濟增長速度第一、外匯儲備第一、引進外國直接投資第一;二是能源消耗第一、空氣污染排放第一、水污染排放第一。
另一方面,環境是資源的載體,它接受來自經濟增長過程中的廢棄物,并將其凈化處理,是實現經濟增長的重要保障。但是,當經濟增長過快,導致環境的承受力飽和,乃至生態系統被惡性循環,環境就會反過來阻礙經濟的健康發展。
(三)實現資源環境保護和經濟增長并駕齊驅的方法
1.順應宏觀經濟政策。面對當前的國內外經濟形勢,要采取靈活審慎的宏觀經濟政策,實現經濟增長與資源保護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要進一步增加節能環保投入,加快企業技術和產品優化升級,推行一手抓節能產品、一手抓市場應用服務。
2.促進經濟結構調整。按照市場經濟規律,營造良性供需關系,創建節能產品市場,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在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同時,促進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增強經濟發展活力和抵御風險能力。
光伏產業暴露出的問題已經證明,如果市場不買單,盲目擴充產品造成大量庫存積壓的“原子彈”終將炸到自己。事實證明,半導體照明產業已經走上光伏產業的老路,節能市場不健康不環保,各生產企業的節能產品就是安放在產業里的一顆顆“定時炸彈”。
總而言之,資源環境領域蘊藏著非常大的需求潛力,要把節能環保市場作為擴大內需的重要方面,大力推廣應用新產品、新技術,開拓節能產品應用市場。一手抓核心技術和產品,一手抓市場應用和服務,拉動新的需求,推動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四)加大節能環保的力度,確保不流于形式
1.貫徹精神。國務院日前發布的《關于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的意見》中明確提出,“節能環保產業產值年均增速在15%以上,到2015年,總產值達到4.5萬億元,成為國民經濟新的支柱產業”。因此,在“十二五”期間,我國在節能環保產業上要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和共性技術,營造綠色消費政策環境,加快實施節能、循環經濟和環境保護重點工程,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用改革的辦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的積極性。研究、挖掘并營造市場購買欲望,真正做好市場服務工作,創建良性的節能環保市場,降低節能減排投入,促進節能環保產業健康快速發展。
2.實踐落實。現階段,節能減排是保護資源環境的首要措施,節能環保產業的發展已上升為國家戰略。解決節能環保問題,是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
節能減排從很大意義上說是政府投入,各級政府都在抓節能,但不能流于形式,而是要付諸行動。地方要加大對節能環保重大工程和技術裝備研發投入力度的同時,解決當下最為突出的市場應用和服務問題,加大產品市場開發和服務投入,有了市場前端的需求自然就會有社會資金來投入。由政府操縱的市場經濟應按照市場規律辦事,減少政府財政負擔。中央預算內投資和中央財政節能減排專項資金對節能環保產業的投入定位要符合需求要落在實處,否則將只是一紙空談。
二、數字化半導體照明對節能環保的重要作用
(一)節能環保與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并舉
“十二五”規劃指出,面對日趨強化的資源環境約束,必須增強危機意識,樹立綠色、低碳發展理念,以節能減排為重點,健全激勵和約束機制,加快構建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模式,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由此可見,我國已把節能環保作為一項基本國策,同時也把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提升到空前的高度。“十二五”規劃指出,要以重大技術突破和重大發展需求為基礎,促進新興科技與新興產業深度融合。
《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指出,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產業成為重點培育和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
這些政策上的指導,為數字化半導體照明這一行業的長足發展提供了契機。
(二)數字化半導體照明在節能環保中發揮的作用
眾所周知,我國的照明能耗占社會總能耗的15%,半導體照明較傳統照明可節能60%以上。近年來,我國將半導體照明列入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力推廣半導體照明的應用,旨在降低電能消耗,減少碳排放。
最初,由于產品和市場投資定位不準、管理不便、維護困難以及產品質量良莠不齊等種種原因,沒有考慮到產品的市場應用和服務還存在著諸多問題,市場應用情況并不理想,政府投入的市場補貼也收效甚微,相反促成了用戶等待政府補貼的市場停滯狀態。未能達到預期的應用規模和節能指標。
如今,數字化半導體照明的應用功能大大擴展且可延伸性強,其應用價值大幅提升,服務體系日臻完善,可解決產品價高質低等用戶難以接受的問題。數字化半導體照明的問世,重點解決了市場用戶在應用方面所存在的瓶頸問題,同時也解決了既有半導體照明的技術瓶頸問題,為產業瓶頸打開了一條綠色通道。數字化半導體照明具有健全的功能、完善的運行、維護和管理體系,可廣泛應用于各種照明環境,通過自動化的控制手段滿足各種照明需求,將照明節能從理論變成了現實。通過將既有傳統照明逐步改造,新建項目推廣應用等手段,數字化半導體照明的應用可節約我國社會總能耗10%左右,節能和環保效益顯著。
(三)節能環保扶持政策和資金要落在實處
雖然國家對節能環保產業給予了高度的重視,無論是大量的政策支持,還是資金扶持上,但目前仍然收效甚微。這是為什么呢?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定位不符合產業及市場需求,治標不治本;二是地方政府的不當干預。從撥款到發放,缺少透明和公示,中間經歷了哪些環節?資金投向哪里?投入了以后要實現什么目標?如何問責,如何讓公眾監督?業內人士已經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但又能怎么樣呢,只有干著急,希望這樣問題能夠早日得到重視。
因此,公開支持政策和扶持資金的信息、公示扶持資金使用情況、建立問責機制對整個市場運作來說很有必要。
三、數字化半導體照明與環境保護
(一)廢棄熒光燈的污染與治理
高效直管熒光燈和節能燈是我國日常照明用量最大的光源,目前我國直形熒光燈管產量和使用量居世界首位。2010年,我國共生產節能燈42.6億支,約占全球總產量的80%。熒光燈的生產是一個高污染、高能耗的過程,同時熒光燈還利用汞作為活性激活成分,不同類型的熒光燈都含有數量不等的汞蒸氣或固態汞化合物,如果對廢棄的熒光燈不加以合適的處理,將會對人體健康造成極大的危害。研究顯示,節能燈含六種有害物質,每只節能燈含汞量平均為0.5毫克/支,這樣一年中國節能燈生產耗費的汞在20噸左右。而1克汞滲入地下后會污染約360噸水及周圍土壤。
隨著廢棄熒光燈的日益增加,回收處理及利用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廢棄熒光燈的資源化,無害化處理已經成為了當前亟待解決的課題。由于種種原因,我國對廢棄熒光燈汞污染問題以及資源再利用問題關注較少,治理工作起步較晚。目前尚無針對廢棄熒光燈這一巨大污染源的完善回收措施和處理技術,這些污染物往往會進入土壤、空氣和河流中,造成嚴重的環境問題。
2013年1月19日,在聯合國框架下,140多個國家經過4年多談判,終于達成全球第一部限制汞排放的國際公約——《國際防治汞污染公約》,將在全球范圍內監控和限制含汞產品的生產和貿易,以減少汞污染對環境的破壞和對人類健康的影響。各方同意,在2020年之前,逐漸減少含汞產品的生產和貿易,包括含汞電池、開關、節能燈等。我國環保部正在籌劃制定加強添汞產品及相關行業汞污染防治工作的政策,擬禁止批復使用液態汞和手動注汞的熒光燈生產新建、改建、擴建項目。
(二)加大數字化半導體照明投入建立市場應用服務體系
關于熒光燈的污染問題,解決廢棄物回收是治標,發展新光源占領市場才是治本。治標與治本要同步進行,通過發展新光源,逐步取代熒光燈,最終達到治標又治本的目的。壓縮推廣應用熒光燈的政府補貼投入,加大數字化半導體照明的市場服務投入,創建市場技術準入門檻,做好市場應用服務工作。這是一項較大的工程,不是靠少數幾家企業靠自身的投入能夠辦到的,需要切實的投入。這樣一方面解決回收處理廢棄熒光燈的技術瓶頸問題,把熒光燈的處理納入循環經濟發展體系中;另一方面鼓勵低汞/微汞、長壽命、高效電光源產品研發和推廣,加強數字化半導體照明產品的開發、推廣和擴大其應用范圍,從而有效解決熒光燈帶來的環境污染和資源再利用問題。
在節能與環保理念深入人心的今天,低耗高效、不含汞污染的數字化半導體照明產品越來越受市場的歡迎。為減少熒光燈的總用汞量,應逐步使用半導體照明作為替代性光源。與熒光燈相比,半導體照明具有更高效節能、使用壽命更長的優點,更重要的是半導體照明不含汞,對環境沒有污染。熒光燈的使用是社會節能的一個過渡時期,最終必將走向數字化半導體照明時代。
四、照明產業將節能環保落在實處
近年來,“節能減排”、“低碳經濟”等詞匯對人們來說早已不再陌生,這是一種生活方式,更是一種經濟使命。如今,節能環保更是成為照明產業的重要標志,它引導著照明產業的發展創新。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熒光燈會被逐步淘汰,數字化半導體照明會成為新光源的代名詞。
但就現階段而言,熒光燈的污染問題依然存在,治標又治本才能斬草除根。在治理過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1.只有一些引導性的政策,沒有實質性的法規,污染問題無章可依;2.除了用法規來規定外,政府也應提供扶持資金,幫助企業治理污染;3.節能環保是需要全社會共同關注并參與的事,要建立資金使用公開機制、節能環保問責機制,全社會都參與進來并起到監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