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9-20日,以“節能環保·西部新機遇”為主題的2013中國成都節能環保產業博覽會,在成都金堂舉行。一批重大項目集中簽約落戶金堂,總投資達103億元。預計全面投產后,可實現年銷售收入約164億元,年上繳稅收約6.5億元。
重點支持環保產業加快發展——這是成都,在推動工業節能降耗和淘汰落后產能工作的最新的一個實踐!
加快推進節能重點項目建設,加大淘汰落后產能力度,大力實施工業布局調整,積極推進清潔生產,加上環保產業的加快發展——成都,把節能降耗和淘汰落后產能作為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和促進安全生產的重要抓手,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
在大半個中國都被霧霾襲擊的這個季節——成都的節能環保工作,正在進行著適合自身實際的生動實踐!
卓有成效
■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降幅明顯
我市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從2005年的1.01噸標準煤/萬元下降到2012年的0.601噸標準煤/萬元,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從2005年的1.89 噸標準煤/萬元下降到2012年的 0.979噸標準煤/萬元。
據省統計局初步核算,全年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同比下降4.72%,累計完成“十二五”節能總目標(下降16%)的95.75%;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3.25%,累計完成“十二五”節能總目標(下降23.5%)的138.98%。
■能源利用水平位居全省第一
我市2013年能源利用水平位居全省第一,在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中處于較領先水平。2013年,推進燃煤工業鍋爐(窯爐)改造等“十大重點節能工程”項目107個,實現節能量12.96萬噸標煤。
■淘汰落后產能成效明顯
“十一五”以來,我市對664戶企業的落后生產能力實施了淘汰和關閉,整體淘汰關閉煙花爆竹行業和全面退出采煤行業,全面完成省政府下達給我市淘汰落后產能目標任務,從源頭上控制結構性污染。
生動實踐一
大力整治違法排污
鎖定園外企業1.2萬戶
按照“不達標排放就整治,整治不達標就關閉”的原則,我市采取系列舉措,全面推進工業環境治理監管工作,大力整治工業企業違法排污。
整治“三無”企業。對園區外工業企業進行了全面的調查,鎖定園外企業1.2萬戶,其中163戶企業調遷進入了園區。同時,還清理關閉“三無”及違規企業330戶。
清理地條鋼。按照成都市《關于開展地條鋼專項整治工作的實施方案》,進一步加大“地條鋼”整治力度,整治清理地條鋼生產企業18家,其中9戶關閉,2戶轉產,7戶技改。從根本上鏟除地條鋼的生產和銷售。
加強園外企業管理。按照《成都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工業園區外工業企業管理工作的通知》相關要求,對園區外未取得營業執照的違規企業398戶進行了清理整頓,并采取斷電、停氣等強制性措施。
生動實踐二
抓好淘汰落后產能工作
關閉和淘汰664戶企業的落后產能
時間回溯到2011年4月28日11時30分,嘉陵電廠3座冷卻塔進行爆破拆除,隨著一陣震耳欲聾的轟鳴聲,曾是成都中心城區最大污染源的嘉陵電廠,正式退出歷史舞臺。
這是我市淘汰落后產能的一個“定格鏡頭”。
據了解,我市已經在2008年左右關閉了全市所有落后的小水泥企業。在2009年全部退出采煤行業之后,2011年我市全部整體退出煙花爆竹生產行業。而嘉陵電廠于2011年全部關停之后,我市關閉落后火電總共實現淘汰落后產能達到84.55萬千瓦,污染減排不斷走向深入。
實現污染物總量減排,工業結構調整是一劑“強心針”,它像是一個“倒逼”機制,強化落后產能淘汰,促進產業升級換代。“十一五”以來,全市共淘汰落后產能企業664戶,徹底關閉小水泥、小火電、小石灰窯、小煤礦,徹底退出采煤和煙花爆竹行業。
具體來看,在清理淘汰鋼鐵落后產能方面,我市對全市小鋼鐵企業進行全面清理整頓,先后關閉6家鋼鐵廠,取締10家小型軋鋼廠,節約標煤190萬噸,減排二氧化硫2萬噸。淘汰70噸的平爐4座、10噸電爐15座、5噸電爐7座、工頻爐20座、橫列式小型軋機20臺,全市鋼鐵企業落后生產工藝和設備已基本淘汰完畢。
在關閉落后小水泥方面,我市對市域內44家小水泥生產企業予以全部關閉,直接淘汰落后水泥產能937.5萬噸,節約標煤90.62萬噸,減排二氧化硫9562噸。
在關閉落后火電產能方面,先后關閉彭西火電廠、成都熱電廠、華能成都電廠等火電廠,淘汰落后火電產能49.65萬千瓦。尤其是對位于成都中心城區的嘉陵電廠實施了整體關停,實現淘汰落后產能35.9萬千瓦,減排二氧化硫1.2萬噸,減排 COD 25噸,徹底消除中心城區最大的大氣污染源。
關閉小石灰窯。全市清理關閉小石灰窯108戶,節能102.27萬噸標煤,減排二氧化硫818.41噸。
整體退出采煤和煙花爆竹行業。關閉煤礦礦井383對,淘汰產能570萬噸,關閉 14家煙花爆竹生產企業,整體退出了采煤行業和煙花爆竹行業。
通過污染物總量減排的“倒逼”,我市逐步實現了工業結構的調整,落后產能也在慢慢退出“歷史舞臺”。
生動實踐三
大力實施工業布局調整
力爭2015年底前實現全市印染行業整體退出目標
2013年共推進107個企業節能技改項目,“其中,將安排節能專項資金2920萬元,支持64個重點節能技改項目,預計這部分資金將在今年年底之前劃撥。”這將拉動投資22.6億元,實現節能量13.3萬噸標煤。
“目前,我們正在對全市55戶印染企業進行資產評估審計。”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和調遷關閉工作方案要求,我市對49戶企業進行調遷,6戶企業實施關閉,按時限要求分批推進,力爭2015年底前實現全市印染行業整體退出目標。
這是我市實施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和印染企業整體調遷的一個具體工作進度。按照《成都市工業企業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和印染行業結構調整工作實施意見的通知》,我市整體推進178戶省控、市控涉重金屬工業企業整治、調遷關閉工作。其中,治理125戶,調遷9戶,關停44戶。同時,對82戶涉重金屬企業安裝在線監測設備。全面完成彭州亞東、都江堰拉法基、青白江臺玻、金堂電廠等企業十條生產線脫硫設施工程建設,削減二氧化硫排放10060噸。
在此之前,歷時5年時間,對東郊160戶工業企業全部調遷,節約能源約105.19萬噸標煤,回收利用工業廢渣總量約為970萬噸,城區可減少水污染物排放1335.61萬噸,煙塵1975噸,二氧化硫1882噸;扣除搬遷后排污量,排污總量減少45%以上。成都的工業布局得到進一步優化,城區環境空氣質量大為改善,城市形象也得到了提升。
大力推動工業向園區集中。出臺了《成都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成都市嚴格限制工業園區外新上工業項目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加快工業向園區集中,變過去的分散治污為集中治污,并實現能源的梯級利用、循環利用,綜合利用,促進工業企業集中、集群、集約發展。按照“一區一主業”的原則,將全市工業園區由原來的116個,規劃布局為目前的21個工業園區和10個工業點。
生動實踐四
積極推進清潔生產
2013年完成清潔生產審核企業210戶
據介紹,為貫徹落實《清潔生產促進法》,我市根據國家環保總局《清潔生產審核暫行辦法》要求,截至目前,已開展清潔生產培訓,區(市)縣主管部門及企業共1360人參加培訓,印刷了清潔生產培訓資料。組織127戶企業進行清潔生產循環經濟合同能源管理培訓。
按照環保部門負責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經信部門負責自愿性清潔生產審核的要求,制定了《成都市工業企業自愿性清潔生產審核工作辦法》,落實清潔生產獎勵措施。按照《清潔生產促進法》要求,積極組織企業編制清潔生產審核報告,及時報送省經信委進行審核,配合省經信委做好驗收工作。我市“十二五”期間計劃完成自愿性清潔生產審核280戶,截止2013年底我市已經完成清潔生產審核210戶。
生動實踐五
大力加強環境治理
中心城區繞城高速內工業企業基本實現禁煤
“目前,繞城高速內燃煤工業企業的煤改氣工作已經基本完成。”據介紹,截至目前,中心城區繞城高速內工業企業,已經基本實現停止使用燃煤并完成清潔能源改造,“最后一戶企業也將在明年實現停止使用燃煤。”而其余工業企業均已經從中心城區遷至繞城高速環線以外。
除了實施三環路至繞城高速公路環線內禁煤之外,我市還積極開展油氣回收治理工作。積極做好油氣回收宣傳督促、開展油氣回收治理督查、做好油氣回收進展情況收集工作。截止2013年12月,全市726家加油站中已有630座加油站完成油氣回收治理工作,正在實施技改2座,要求其余94座停業、整頓或拆遷。凡拆遷加油站必須安裝油氣回收裝置后才準予開業。按照國家環保部等部門相關規定,2014年1月1日起,全面供應國四標準車用汽油。目前我市中心城區加油站已完成置換工作, 2014年1月1日起全市將全面供應國四汽油。
同時,減少工業源大氣排放。按照《成都市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的要求,密切配合環保部門在重大活動期間,加強對全市113戶重點排放企業采取必要措施,在要求的時間節點范圍內實施停產限產,減少工業源大氣排放,確保重大活動期間的空氣質量。
生動實踐六
大力推動節能降耗
能源利用水平位居全省第一
據介紹,近年來,我市通過加快實施十大重點節能工程,進一步推動結構節能、技術節能和管理節能,加強重點領域重點用能單位節能管理,制定實施節能預警調控方案及嚴格考核獎懲等措施,有力地推進了節能工作的深入開展,有效提升了能源利用效率。
我市專門安排節能專項資金,引導鼓勵企業開展以燃煤工業鍋爐(窯爐)改造、余熱余壓利用、電機系統節能為重點的“十大重點節能工程”等節能項目建設。2013年,我市推進燃煤鍋爐(窯爐)改造等“十大重點節能工程”項目107個,實現節能量12.96萬噸標煤。
我市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從2005年的1.01噸標準煤/萬元下降到2012年的0.601噸標準煤/萬元,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從2005年的1.89 噸標準煤/萬元下降到2012年的 0.979噸標準煤/萬元。據省統計局初步核算,全年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同比下降4.72%,累計完成“十二五”節能總目標(下降16%)的95.75%;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3.25%,累計完成“十二五”節能總目標(下降23.5%)的138.98%。我市2013年能源利用水平位居全省第一,在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中處于較領先水平。
生動實踐七
重點支持節能環保產業發展
將全力打造“產城一體、宜居宜業”的國家級節能環保產業示范基地
樓頂上安裝一枚采光罩,太陽能光線便能給民房、商場提供日光照明;感應到人經過,弱弱的燈光瞬間變亮……2013年12月19日,在金堂淮口成都節能環保產品展銷中心,200多家環保企業帶著先進的環保設備參展,集中展示了一批大氣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固態廢物處理處置、節能減排及資源綜合利用等領域的新技術和新裝備,展覽規模大,展銷種類廣,地方產品特色突出,專業度高。
截至目前,成都市節能環保產業基地共引進包括中國節能環保集團、德國西門子、江蘇鵬鷂環保股份、杭州士蘭、河北先河等資源綜合利用、環保設備制造、節能設備和產品制造及節能環保研發服務企業230余個,協議總投資550億元,其中億元以上項目120余個,節能環保產業規上企業達到79戶,產業聚集度達到60%以上,初步形成了節能裝備制造、產品生產及水處理、大氣防治、固廢處理、資源循環利用、在線監測等各門類節能環保企業集群發展的良好態勢。
據介紹,根據已經編制完成的《成都市節能環保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在金堂淮口規劃30平方公里,以節能環保設備制造、節能環保產品制造、節能環保資源綜合利用、節能環保服務與節能環保研究開發為重點,打造“產城一體,宜居宜業”的國家級節能環保產業示范基地。2012年,成都市節能環保規模以上企業超過500家,其中節能環保制造企業150多家,環保從業人員約3萬余人,年總產值達280億元。“十一五”期間,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迅速,產值年均增長率超過20%以上,部分領域已實現西部第一,全國一流。
根據確定的發展目標,“十二五”期間,將培育一批節能環保重點企業、企業集團和產業基地,年銷售收入100億元以上節能環保企業2家,50億以上企業5家,10億以上企業20家,億元以上企業50家;將金堂縣建設成為西部最大的節能環保產業基地,爭取成為國家新型工業化節能環保產業示范基地。
放眼全球,資源日益枯竭,環境受到破壞。節能減排,事關一個國家的國際形象,事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已經成為當下最熱門的話題。
由于涉及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的權衡,涉及發展速度和發展質量的博弈,節能減排成為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
我們說,節能是一種力量。通過監管和整改,帶來的直接利益對夯實能源管理起到了積極影響。節能更需要扶持,用政府的調控之手來培育發展節能市場。
節能是一種力量,這種力量可以深入民心,也能改善和優化能源利用結構,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我市工業領域的節能減排和淘汰落后產能工作的強力推進,在實際工作中的生動實踐,必將推動全市工業經濟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
鐘文 /文 圖片由市經信委及相關企業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