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全地下再生水廠槐房再生水廠通水運行。
昨天上午,在南四環公益橋西橋南側,總建筑面積45萬平方米、日處理能力60萬立方米的槐房再生水廠正式通水運行。這也標志著由北京排水集團承擔的《北京市加快污水處理和再生水利用設施建設三年行動方案》工程項目全面完成,中心城區污水處理能力由267萬立方米/日提升至417萬立方米/日,傳統污水處理設施轉變為亞洲規模最大的全地下再生水廠。
市排水集團總經理鄭江表示,與傳統的地上再生水廠相比,這座水廠相當于節約了240畝寶貴的土地資源。其構筑物全部建設在地下,實現綠色生產,后期運營不會影響到周邊居民。它的頭頂上還涵養著一片濕地,這片占地18公頃的濕地將與槐新公園連成距離天安門最近的南城濕地景觀,濕地公園也將向市民開放。
污水處理后產生的污泥可以在廠內實現減量、無害處理。鄭江說,通過“熱水解+厭氧消化+深度脫水”的技術路線,可以實現污泥減量化,后續還將探索生產的各類污泥資源化產品進行推廣應用。
“隨著槐房、清河第二、定福莊和高安屯等4座新建再生水廠,和原有的高碑店、小紅門等中心城區污水處理廠完成升級改造,北京市中心城區污水處理能力達到每日417萬立方米,每年可生產再生水量10億立方米,有力緩解水資源緊缺狀況。”鄭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