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噸級的船舶,40分鐘左右完成近40層樓房高度的垂直升降;3000噸級的過船規模,1.55萬噸的最大提升總重量,113米的承船廂垂直升降最大高度……三峽升船機一系列指標在技術難度和規模上,均創下了“世界之最”。
要建設史無前例的“大家伙”,只能自己攻克難關。過去的8年,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和參建各方,創新設計理念、制造技術、施工工藝和管理方法,成功解決了一系列難題,讓升船機成了三峽工程的新地標。
就這樣從一次一次的自我突破中走來,如今三峽集團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水電開發企業和我國最大的清潔能源集團。過去5年,三峽集團裝機容量、發電量、營業收入、凈利潤年均增長20%以上。
水電+風電+太陽能,拓展清潔能源新天地
9月26日,三峽集團溪洛渡水電站獲得“菲迪克2016年工程項目杰出獎”。這一獎項,素有國際工程咨詢領域“諾貝爾獎”之稱。在全球21個獲獎項目中,溪洛渡水電站是唯一的水電項目。
水電主業是關系國家安全和國計民生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目前在三峽集團的水電版圖上,全球十大水電站中,它負責建設運營的有5座;全球127臺已建在建的75萬千瓦以上水輪發電機組,它擁有其中的86臺。“三峽品牌”支撐起全球最大、實力最強的水電企業,三峽集團也成為唯一具有滾動開發千萬千瓦級梯級電站能力和經驗的開發實體。
與此同時,三峽集團積極拓展清潔能源新天地,將風電、太陽能等作為第二主業進行打造,并加快推進海上風電的規模化開發。目前,該集團國內新能源投產和在建裝機超過700萬千瓦,遍布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規模和效益同步快速增長。
品牌+技術+資金,依托優勢資源“走出去”
2015年,幾內亞央行發行了新版2萬面額的幾內亞法郎。鈔票的背景圖案是卡雷塔水利樞紐工程。這一工程被譽為該國的“三峽工程”,其承建方正是中國三峽集團。幾內亞卡雷塔水電站、蘇丹上阿特巴拉水利樞紐項目、巴基斯坦卡洛特水電項目……從非洲到亞洲,三峽集團不僅成功建設了一批具有重要影響和標志性意義的基礎設施項目,還為當地提供大量直接就業崗位,幫助這些國家和地區填補制造業空白,為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和改善貧困做出了重要貢獻。
與此同時,三峽集團發揮品牌、技術、資金、資源整合等方面的優勢,引領水電規劃、設計等中資企業,成功探索一條“以三峽為品牌、以三峽集團公司為龍頭、整合全產業鏈編隊出海”的國際化經營之路。
截至目前,三峽集團海外業務遍布4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建工程承包和EPC(設計采購施工)總承包項目80多個,海外項目總投資超過170億美元,海外總裝機超過1300萬千瓦。
業務板塊重組+資源優化整合,堅定市場化改革
從三峽工程開始,三峽集團建設了一個又一個的一流工程,如今正在建設一流企業的征程上闊步前行。三峽集團董事長盧純說:“要實現建設國際一流清潔能源集團的戰略目標,實現由建設偉大工程向建設偉大企業的轉變,必須把改革作為推動發展、解決問題、克服困難的重要抓手,通過深化改革、加快發展,充分釋放國有企業的內在動力和活力。”
按照國有企業市場化改革的方向,三峽集團大力推動內部業務板塊重組和資源優化整合,集中優勢資產,突出優勢主業,壓縮管理層級,培育核心競爭力。目前,在集團公司初步構建了工程建設、樞紐運行、國際業務、新能源業務、資本金融、資產管理、基地服務等七大業務板塊,逐步建立健全適應公司戰略發展的集團化管理體制和市場化經營機制。
據介紹,目前三峽集團正在對干部職級、績效考評、薪酬分配體系等重大基礎性制度進行修訂,將逐步建立健全體現“強激勵、硬約束”的市場化經營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