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大連11月29日電 昨天下午,江蘇摩護機械科技有限公司與大連市環境保護產業協會聯合舉行新聞發布會,雙方將聯手開啟汽車尾氣排放治理新模式,即向廣大車主推廣由摩護科技所持有的機械磨損自愈技術及相關系列產品,通過汽車缸體的自我修復達到最佳燃燒狀態,提升燃油有效功率,實現尾氣綠色排放。
據介紹,2016年9月,大連市環境保護產業協會正式將江蘇摩護機械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摩護科技)的機械磨損自愈技術收入《大連環保產品(技術)名錄》中,并面向社會予以推廣。摩護科技所持有的機械磨損自愈技術系國家“十三五”百大戰略工程項目之一,系第38項智能自修復材料,該技術由大連海事大學科研團隊研發成功,擁有40余個發明專利,是通過全新概念的減摩抗磨活性材料,實現機械磨損自動智能修復的技術,適用于包括汽車發動機在內的鐵基摩擦領域,可自動修復發動機缸套、曲軸等的磨損,直接在金屬摩擦表面生成超硬、超滑、抗腐蝕的保護層,降低了活塞的摩擦力,進而提升發動機動力、提高燃油燃燒效能,大幅降低尾氣有害成分排放,并形成治理尾氣的長效機制,節能減排效果明顯,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巨大。
隨著行駛里程的增加,發動機、油氣設備和尾氣凈化裝置的工作效率必然下降甚至劣化,排放有害物質會成倍增加。實驗數據顯示,摩護科技利用機械磨損自愈技術,能顯著減少尾氣有害排放的特性,專業隊伍對超過1000輛尾氣排放超標的機動車,通過對發動機的免拆修復和三元催化器的清洗還原,然后再對進排氣系統進行優化清潔,使機動車接近原有的技術性能和排放標準。
據摩護科技技術總監介紹,該技術采用對尾氣超標車輛的前期干預,輔以智能自修復材料的綜合應用,開發出了可在兩小時內降低尾氣有害排放,使超標車輛尾氣達標的汽車尾氣綜合治理技術。該技術通過多項試驗測試及用戶應用測試數據和反饋意見,已得到行業專家的普遍認可。根據現有的實測車輛數據報告,通過產品(技術)應用前后的排放數據對比,汽車有害尾氣排放顯著下降,減排率達30—90%。根據測試數據分析可得出結論:一輛機動車應用摩護技術后,平均減排53.7%。
大連市環保產業協會表示,將設立多家尾氣治理定點單位,采用摩護科技的尾氣綜合治理技術,實現汽車尾氣污染物的源頭控制,進一步提升機動車污染排放控制能力,促進環境改善的可持續發展。這一行動計劃的實施,將推動大連市政府藍天工程進一步落實,標志著大連市治理汽車尾氣排放步入一個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