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求關系是經濟運行的基本邏輯,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理解,必須結合需求進行,一方面就是要壓縮清理那些不適應當前及未來一段時間內市場需求,同時又擠占經濟資源,影響經濟效率的經濟成分;另一方面,要鼓勵和支持那些適應市場需求,代表先進生產力,能夠提高經濟效率的經濟成分,最終是要更好的滿足需求、提升經濟資源配置效率、提高生產力,從而提高我國經濟的整體競爭力。
中信銀行認為,銀行業參與供給側改革,可以通過壓縮與支持兩個方面的具體工作,既服務了供給側結構性調整,又提高了金融資源配置效率。
對節能環保等領域提高投放
退出環保不達標企業
中信銀行2016年授信政策對支持領域提出總體思路:積極拓展以大型客戶為主體開展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提高高端裝備制造、節能環保、汽車制造等領域投放;關注新材料、新能源、信息網絡、集成電路、航空發動機、大型燃氣輪機等新興領域的業務機會。
同時,中信銀行政策要求根據“控制總量、提高準入、強化擔保,遏制不良”的原則,退出經營狀況不佳、市場競爭力不強、產能落后、環保不達標的企業。煤炭開采和洗選業、紡織業、橡膠和塑料制品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等行業劃定為嚴格控制行業,批發業為壓縮類行業。
制定授信業務批復后重檢工作
分批次對重點監控客戶進行重檢
2016年,隨著國家去產能化和清理僵尸企業相關政策的陸續落地,中信銀行一方面采取重點排查的方法,對重點企業加大貸后監控力度,另一方面,為提高工作的系統性和工作效率,使中信銀行能夠結合授信客戶最新的風險情況,在評估判斷的基礎上對已批復授信額度進行動態調整,根據中信銀行關于公司授信業務審查、審批、放款、貸后和預警等相關工作制度,制定了授信業務批復后重檢工作流程,分批次對重點監控客戶進行重檢,了解客戶最新經營情況,決定授信合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