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備根據游泳池循環水量大,水質要求高的特點,采用毛發聚集器予處理,微絮凝快速過濾,現場制備次氯酸鈉溶液消毒或加藥器投放氯片消毒,出水符合1985年衛生字第49號國家游泳池水質標準。該成套設備包括毛發聚集器,雙流雙料凈水器、加藥裝置、次氯納酸發生器等,根據不同池型而組合。該設備產水量大,自耗水量少,占地省,不需另設反沖洗泵,操作簡單,保證出水水質,節約沖洗水量,管理方便,性能穩定,是游泳池循環水處理的理想設備,同時也適用于其它相應水質的循環凈化。同時可根據用戶要求加裝微電腦控制器實現自動控制。
泳池水處理設備工作原理:
游泳池水質處理系統遵從動態平衡工作原理,在循環處理過程中達到水質的徹底凈化。游泳池水經上溢流水道收集后匯集到平衡水池,會同補充水一起進入循環水管線,在循環水泵驅動下流經毛發收集器并濾除毛發和較大尺寸的顆粒雜物;而后進入絮凝劑自動添加系統;該系統控制精密計量泵精確地向循環水管道中比例添加絮凝劑硫酸鋁溶液(10%Al2(SO4)3),促使循環水中的膠質狀態的微小物質凝結成顆粒較大的絮狀物,再進入石英砂過濾器徹底濾除;pH自動調整系統將pH測量傳感器的測量信號和設定值進行比較,微計算機對其差值進行PLD運算后發出控制命令,精密計量泵向循環水中注入稀鹽酸(10%HCl)將游泳池水的酸堿度控制在國家規定的范圍(pH=7.2-8.0);最后消毒劑自動調整系統利用余氯傳感器或氧化還原電位傳感器測量泳池的消毒殺菌能力,控制器控制計量泵精確投加次氯酸鈉消毒藥劑(5%NaClO)使游泳池水中的余氯濃度保持在國家規定的范圍之內(0.3-0.6ppm),有效殺滅各種細菌,完成凈化和消毒。
游泳池水質標準:
游泳是一項借助水體進行運動的體育項目,對其環境——水質有嚴格的要求。如果游泳場所的水質不好,不但達不到鍛煉的目的,而且會成為傳播疾病危害游泳者身體健康的場所。
游泳池水溫適宜,水中又有充分的有機物來源,是傷寒、痢疾、肝炎、急性結膜炎、膿包病等致病病菌的繁殖生長環境。此外,除了細菌還有多種病毒的存在。例如肝炎病毒及性病病毒等往往是通過水的途徑來傳播疾病的。因此,游泳池水消毒的必要性是十分重要的。這個環節如果處理不好,游泳池便有可能成為傳播疾病的場所。
各國對游泳池的水質標準均有嚴格的規定,我國目前已制定頒發了《游泳場所衛生標準》和《游泳池給水排水設計規范》兩個技術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