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9月30日中國政府提出,力爭用10年左右時間,使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達到30%。
中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總工程師陳宜明30日在北京介紹說,中國國務院剛剛印發《關于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的指導意見》。發展裝配式建筑可以節約資源、能源,減少揚塵、噪音等污染,提高勞動生產效率和工程質量。根據部分企業提供的數據,有些(采用裝配式建筑的)項目可以縮短工期三分之一,建筑所用水泥、水、木材等都能得到明顯節約。
裝配式建筑,是指把傳統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現場作業工作轉移到工廠進行,在工廠加工制作好建筑用構件和配件(如樓板、墻板、樓梯、陽臺等),運輸到建筑施工現場,在現場裝配安裝而成的建筑。
《關于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的指導意見》要求,以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中國三大城市群為重點推進地區,常住人口超過300萬的其他城市為積極推進地區,其余城市為鼓勵推進地區,因地制宜發展裝配式混凝土結構、鋼結構和現代木結構等裝配式建筑。
當日中國國務院新聞辦舉行吹風會。中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建筑節能與科技司司長蘇蘊山在會上表示,中國發展裝配式建筑雖有一定基礎、積累了一些經驗,但進展比較緩慢。目前,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大概是5%,與國外的差距較大。
回答有關采用裝配式建筑對建筑成本影響的問題時,蘇蘊山表示,如果企業規模較小,裝配式建筑的成本會比現澆混凝土略貴。企業達到一定規模后,建筑造價與現澆混凝土持平。還有部分示范工程的造價低于現澆混凝土。隨著技術成熟、產業化形成,特別是規模達到一定程度后,裝配式建筑的成本肯定要比現在低。